作者:彩楓美國紅楓基地 發布時間:2012年8月9日
目前生產上紅楓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種子繁殖、嫁接繁殖、扦插繁殖和組織培養等。
種子繁殖的主要步驟為:成熟的種子經0.5% 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.5~2 h,沖洗干凈,再用溫水(45℃)浸泡24~48 h 后,低溫(1~5℃)層積20~30 d 再催芽、播種,出苗率可達70%。土壤應選擇pH 值5.5~7,排水條件較好,保水、保肥能力強的沙壤土。播種密度為12.5 g/m2。一般播種28~ 30 d 就可出苗,待小苗長到2~3 葉時可疏散移栽。
嫁接繁殖的主要步驟為:用2~4 年生的雞爪槭實生苗作砧木,接穗為母本樹冠外圍中上部的1~2 年生枝條(每段上部有2~3 個飽滿芽)。切接一般在3~4 月進行,嫁接一般在5~6 月進行。當接穗成活后,及時剪除芽接或秋季腹接部分以上的青楓枝條,并及時抹去砧木上抽發的萌條和芽,用塑料薄膜自下而上綁扎。芽和葉柄都露在外面,以便檢查成活情況。
扦插育苗的主要步驟為:一般在 6~7 月進行。選當年生健壯長20 cm 左右(2~3 個頂芽)的枝條作插條,速蘸1 000 mg/L 萘乙酸粉劑,扦入蜘蛛巖與塘泥各半的基質中,噴霧保濕,1 個月后可陸續生根。
在紅楓的組織培養試驗過程中,嫩莖段誘導率較高的培養基為MS+6-BA 2.0 mg/ L+NAA 0.5 mg/L+KT 0.5 mg/L+ 2,4-D 0.5 mg/L,葉片愈傷組織誘導不定芽的較適培養基為MS+6-BA 2.0 mg/L+NAA 0.05 mg/L,誘導和增殖培養基均附加1.5%葡萄糖、0.8%瓊脂,無機鹽含量略低,利于愈傷組織的誘導。將外植體滅菌消毒后,切成小塊接種于培養基上進行初代培養,誘導出愈傷組織和不定芽,再轉接于分化培養基上誘導芽的分化,待苗長至5~7 cm 后進行煉苗移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