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彩楓美國紅楓基地 發(fā)布時間:2012年12月7日
(1)返還耕作土
針對園林苗圃苗木出圃帶走大量耕作土,造成苗圃土壤肥力損失的問題,必須認真做好回填土的工作。大中型園林苗圃必須備有積肥場。除用作堆制有機肥外,還應囤積一定數(shù)量的耕作土。回填土作業(yè)應列人生產(chǎn)計劃中。根據(jù)出圃品種、規(guī)格計算出帶走的土方量,應于出圃后、整地前及時回填。
(2)增加苗圃土壤中有機質含量
土壤肥力,是指土壤不斷地供給作物養(yǎng)分、水分、空氣和溫度的能力。這個能力和土壤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關。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是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關鍵。有機質來源于動、植物殘體及其排泄物,是植物養(yǎng)分的重要來源。有機質經(jīng)分解后形成的腐殖質是形成土壤團粒結構的膠結物質。腐殖質膠體增加了對各種養(yǎng)分離子的吸附能力。團粒結構土壤則可很好地完成對植物的水分、空氣、溫度的不斷供給。農(nóng)業(yè)的秸稈還田,是我國農(nóng)業(yè)土壤改造的巨大舉措,園林苗圃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。苗圃規(guī)劃中的積肥場其用途就是堆制、積累各種有機質,樹枝、樹葉、雜草、農(nóng)作物秸稈和各種有機肥。有計劃地以基肥形式投入到圃地中,進行土壤培肥。
種植綠肥是補充土壤有機質的另一個有效途徑。利用一切空閑地,或間作或配合地塊休閑,播種綠肥作物。常用的綠肥品種有田菁、草木樨、紫穗槐以及黃豆等豆科植物。待其開花后,切碎翻人土中。
(3)輪作與休閑
按照部頒的城市園林苗圃育苗技術規(guī)程要求,為了培養(yǎng)土壤肥力應輪作寫休閑。作為一個制度規(guī)定來實行,這是一個保證園林苗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必要的舉措。園林苗圃經(jīng)營苗木品種較多、習性各有不同。有深根性、有淺根性,對各種養(yǎng)分需求也各有側重。輪作和休閑主要作用在于:恢復土壤結構,提高土壤肥力,還可防治病蟲害。在樹種輪作上,應當實行針葉常綠樹和闊葉樹種輪換,深根性樹種和淺根性樹種輪換,但樹種間易互相傳播病蟲害的不宜連作。某些形成共生菌根的樹種應考慮連作。
休閑地不能理解為放荒、棄管。而是積很地利用休閑機會改善該地塊的土壤結構,如秋耕曬地。還應種植綠肥如田菁、草苜蓿等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,利用豆科植物根瘤固氮。
(4)客土接種菌根菌 植物根系與某些真菌所形成的共生體稱為菌根,有許多苗木都具有菌根。菌根分為外生菌根和內生菌根,其中松樹類苗的外生菌根較重要。松類苗木的外生菌根可以代替根毛起吸收水分和養(yǎng)分的作用。菌根菌絲體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繁衍數(shù)量很大,菌根的吸收效率比根毛高得多。在吸收磷素方面菌根有重要的促進作用。培育松樹類苗木時,如前茬是松樹,土壤中有足夠的菌源,在正常土壤條件下當年的松樹苗都能形成大量菌根。對從未育過松樹苗的圃地,缺乏菌根真菌的種源,培育松樹苗時就不易形成菌根,造成松樹苗營養(yǎng)不良。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松林土或松林下腐植質層接種,有顯著效果。操作方法是將松林土在床面鋪2cm 厚的一層。防止日曬和干燥,避免菌種致死,立即翻埋于苗床土壤中。適當施用磷肥有促進菌根發(fā)育的作用。